http://www.chinalibs.net 2006/10/31
[作者] 苏雪
[单位]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介绍] 李景文,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灵宝市,1982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委员、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编译委员会主任、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委会委员。1999年被评为河南大学“十佳教工”、获河南省“文明教师”称号。先后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史学月刊》、《河南大学学报》、《思与言》(台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了20余种著作,其中《东京志略》点校本、《中国处世全书》、《历代名人家训》、《关于高校图书馆实现由外借向内阅服务模式转化的构想》《清代河南书院刻书浅论》等多篇(部)论著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以及省图书馆学会、省高校图工委、河南大学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七朝古都开封,有一所几近百年的大学——河南大学。100多年前的1903、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在这里划上了句号。20世纪初的欧美流行风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孕育和催生了这所大学。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河南大学的光辉历史由此揭开。建校九十多年来,河南大学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在一代代学人的精心铸造下,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为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教育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断实现并超越着她的自我价值。
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河南大学图书馆也一同经历了近百年的风云变幻和坎坷动荡,以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团结精神;吃苦耐劳、规范务实的优良馆风,在河南大学的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了这座既充满了古朴的书香又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的知识的殿堂,感受她所走过的百年沧桑。李景文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李馆长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为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他首先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河南大学及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从而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到各个时代背景下河南大学与河南大学图书馆的沧桑变换,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虽经时代变迁,但那种“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却始终如一、传承至今。
一、老生常谈话管理,团结基石是根本。
李馆长告诉我们,他在河南大学图书馆工作已经20多年了,最初在参考咨询部做参考咨询工作,后来担任阅览部主任,是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的,1993年起担任副馆长,2001年起担任馆长,时年,新河南大学图书馆的领导班子随之诞生。他自豪地说,无论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团结,是李馆长所强调的第一个管理核心。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全校的教学、科研提供良好资源保障和文献信息服务的重任,但是,单靠馆长或者书记某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需要的是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一个团结的团队。很幸运,河南大学图书馆就拥有这样一个班子和团队,李馆长如是说,我们能够听出他话语中的欣慰。然而,这种团结精神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强化。在日常的工作中,李馆长非常注重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强化各项工作和管理的透明度;不论大事小事,在做决定之前,都会广泛征求意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于是所做出的最后的决定必然出自整个团队的集体智慧,这就为之后的顺利执行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长此以往,团结就必然成为了萦绕于这个集体和团队中的主律。
规范化,是李馆长强调的第二个管理秘诀。自古就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经典名句,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各个业务部门和工作岗位都制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无论任何工作,都要求做到计划周详、制度严明、管理规范,这是对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的纲性约束,而实际上却是一种保护性的约束,在这里,大家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使得这个团队整齐和谐,所发出的声音步调一致,也使得每个身处其中的成员能够拥有宽广的工作空间。
人性化,是李馆长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第三个管理秘诀。整个团队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员工都是这个家里的一员,互相间和谐相处,都在为这个大家庭愈来愈美好而愉快地工作着、耕耘着。当这种思想和情结深植于团队每个成员的心中,就像春风化雨,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所有的矛盾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化解。更加令人叹服的是,这是一个能打硬仗的集体,每逢馆里有重大任务时,同志们都会自愿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不计报酬,顺利完成任务,比如1997年开始自动化建设时,在那一年的暑假,他们硬是在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条件下,边学习边工作,完成了20余万条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同时完成了5个书库100多万册图书的大调整、50多万册图书的加工扫描,受到了同行们的交口称赞。“这一点毫不夸张。”李馆长如是说,语气中透出的是从容淡定,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厚积薄发吧。
二、永恒话题是服务,业务素质是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种先进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图书馆领域,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保障作用的高校图书馆,其自身也同样需要更多的知识扩充和技术力量的充实与补给。而且,今天的图书馆再也不是仅仅从事传统意义上借借还还的简单工作,在信息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今的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更加高层次、多样化,并且增加了更多知识含量的比重,如参考咨询、网络化服务等,只有连续不断地加强自身充电和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科技飞速的发展,更好地胜任掌握知识大门钥匙的工作。为此,河南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李馆长的倡议下,河南大学图书馆设立了馆内科研项目,以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学习与科研热情。虽然项目资金筹集非常艰难,但河南大学图书馆还是坚持了这项工作。他们所设立的研究项目都与具体工作相关,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纯理论的研究,对工作实践都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与督促作用,如开展“如何做好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工作”的课题研究;又如,针对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入推广和广泛展开,学科馆员就成为图书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建立起完善的学科导航和培养出资深的学科馆员”,就成为图书馆需要深入探讨的又一研究课题; 再如,网络资源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和应用,图书馆作为这些网络资源的门户和窗口,设计开发出独特的网页和网站,同样是值得学习和探究的实际问题。将所设立的研究课题与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再经过参与人员的思考和创新,图书馆的一项普通工作就能够上升到新的服务层面和理论高度,既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贴切的服务。
在研究项目的设立上,李馆长始终坚持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课题研究。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可以在一起多讨论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科研氛围更为浓厚,思路更加开阔,收获也就更大。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员工开展科研活动都利用的是业余时间,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都在钻研课题中得到不断提高。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业余辅导或讲座,成立一些自学小组,并对工作人员提出具体化的明确要求和标准,还利用有限的经费设立奖励机制,以此来帮助和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去年,图书馆提出了计算机达标的要求,在准备考试、通过考试的过程中,大家受益匪浅。河南大学图书馆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支持文明优质服务、亲情服务、爱心服务,使到馆的每一位读者有宾至如归之感,而且他们所提供的课题参考咨询、课题跟踪、一站式服务等,更是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为他们的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整合资源成先行,拯救史料留后世。
在经过了一年左右的策划、论证之后,河南大学于今年初正式下发文件,启动了各院、所资料室文献资源共享计划与建设方案,即由河南大学图书馆统一负责全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图书馆主要承担制定规划、业务辅导,条码打印以及号段的分配、加工等工作。通过整合,全校的文献资源将全部实现网络化查询,可以充分被利用。整个河南大学的任何一本资料,无论存放何处,都可以在网上便捷地被检索到,从而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图书馆、各院所资料室之间可以及时地相互了解各自的文献收藏情况,进而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最大化地发挥有限资源购置费的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据了解,目前在全国高校中,绝大多数还没有开展这种资源整合工作,基本上仍然是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双线并行、各自为政。河南大学这一举措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应该属于先行者之所为。现在,在图书馆与各院所资料室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大学的文献资源整合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资源建设方面,河南大学图书馆还着手开展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抢救民国图书。河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经过几代人、近百年的积累,人文社科方面的资源收藏相当丰富,不仅收藏了大量的古籍和善本图书,而且民国时期的平精装图书、地方志等,也收藏颇丰,是河大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特色所在。目前,他们正在筹建民国图书阅览室,正在制订民国图书的管理、保护、阅览规则。另外,河南大学图书馆还完整收藏了四库系列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再加上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赠送的由国家图书馆影印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河南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古典文献确实非常丰富。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馆藏资源,河南大学图书馆专门成立了两个开发小组,分别负责古籍善本数据库和古籍线装数据库的自主开发和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都已建成并开始向读者提供服务。
河南大学图书馆,伴随着自己的母体河南大学,一同走过了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为了铭记历史、启示后人,在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河南大学图书馆决定编写馆史。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编写组,广泛收集资料,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目前,编写组已经完成了初稿的编写,正在组织校验和审稿。李馆长说,这其实也是梳理历史、抢救资料的过程。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将重要的、有保存价值的珍贵史料加以整理、提炼,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历程便随之跃然眼前,而且其中所应运而生的优良传统和辉煌成就能够时刻激励每一个在此工作和学习的人。河南大学图书馆所走过的近百年辉煌发展历程,真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总结历史也是为了继往开来,也是为了“而今迈步从头越”,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美好前景,庶几不负时代的重托!
附:
李景文小传
李景文,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灵宝市,1982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委员、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编译委员会主任、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委会委员。
李景文同志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他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他所热爱的图书馆事业中去。走上领导岗位以来,他主持制定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岗位职责》,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启动并建成了河南大学图书馆自动化工程,基本完成了新河南大学三校区图书馆的实质性合并。因工作兢兢业业,富有开拓与奉献精神,曾多次获得河南大学优秀管理奖;1999 年被评为河南大学“十佳教工”、获河南省“文明教师”称号。
李景文同志严谨治学,勤于笔耕,研究领域集中于文献学、版本学、图书馆管理学等方面。曾主持完成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教委人文社科项目4项;目前,正在主持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史学月刊》、《河南大学学报》、《思与言》(台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编写了20余种著作,其中《东京志略》点校本、《中国处世全书》、《历代名人家训》、《关于高校图书馆实现由外借向内阅服务模式转化的构想》《清代河南书院刻书浅论》等多篇(部)论著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以及省图书馆学会、省高校图工委、河南大学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伏牛山的养育、弘农水的滋润、河大园的陶冶,使李景文同志养成了淳朴、执着、谦让的性格。他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一种平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他的处世哲学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学问。
引用本文:
苏雪.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跃——记河南大学图书馆与馆长李景文(图)[DB/OL].[2025-06-29].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88391.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