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06/8/22
[作者] 何开秀
[单位] 泸州市图书馆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文献的价值愈显突出和重要,其利用率不断提高。本文就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以泸州市图书馆的工作实例进行论述,以引起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高度重视。
1地方文献的价值
地方文献的价值是由它的地域性、史料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特点决定的。地方文献不仅起着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还在于这些文献所呈现的贯穿人类思想长河的链条,以及从古至今文化发展的脉络。
1.1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提升城市形象。
泸州,有着两千多年灿烂而辉煌的历史,沉淀为厚重深刻的文化底蕴。这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今天得到了充分地开发利用,转化为宝贵的财富。泸州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顶桂冠。充分利用地方文献,成功地发掘抗元名城老泸州的光荣历史,编写出版史学专著《宋元之际的泸州》;《永乐大典》(泸州部分)为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报批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是丰富的地方文献助泸州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获得成功,1994年,泸州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殊荣。由此,城市形象得到提升,投资环境大为改观,经济快速发展。
1.2 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编纂地方工具书。
利用地方文献资料编辑的地方性年鉴、手册等工具书,如《泸州年鉴》、《泸州统计年鉴》,真实详细地记录了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重要内容,为地方党政决策、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参考。2004年至2005年,泸州市图书馆参与了泸州市人民政府编撰的《泸州百科全书》编辑工作,参考引用馆藏地方文献达数十种。《泸州百科全书》的问世,可谓是参考利用了本馆几十年来收集积累的馆藏地方文献和零散地方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充分发挥了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泸州百科全书》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史料性为一体的泸州首部大型文献工具书,对推动本市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3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编辑新的地方文献
馆藏地方文献可重复利用,根据需要和编纂目的,进行二次开发。按专题可编辑地方词典、手册、图谱、年鉴、名录等工具书,或将现存的资料分析、综合、提炼,编辑成地方知识系列丛书,或制作成印刷型文献或电子文献(光盘)等。宣传地方人物、旅游资源、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成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广大市民和对青少年“爱我中华、爱我家乡”教育提供乡土教材。在1997年、2003年中,泸州市图书馆利用馆藏地方文献资料编辑印刷了《南海明珠》宣传册和《当代泸州新形象》画册,为迎接香港回归,教育子孙后代毋忘国耻和宣传泸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4开发馆藏地方文献 提升图书馆的地位
地方文献丰富的图书馆,加之有着珍贵的馆藏,并加以开发利用,就一定会为该馆赢得一定的殊荣,提升图书馆的形象与地位。1978年,泸州市图书馆通过发掘馆藏文献,从地方文献《江阳唱和集》中发掘朱德诗词十八首,并首次在《人民文学》(1978年)杂志第八期发表,这是一次重大的发现。1989年,孙中山的重要著作《社会主义的精义》一书在泸州市图书馆被发掘,经查核,该书被鉴定为海内珍本。1990年1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将此信息向国内外发布,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已有《团结报》、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等百多个新闻媒体转播转载,引起读者极大兴趣。此书之发现意义在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领导人民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是最早高度赞扬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者。此书保存了六十多年,经过许多风雨波折,至今完好无缺,历久弥珍,经查证,不仅是海内珍本,而且是一件很有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光辉的精神遗产。特别是此书经孙中山先生亲自校正,后几十年未刊其全貌,今能保存孙校本,实属珍贵。馆藏重要地方文献的重大发现,为中央、科研项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珍贵的地方文献服务,图书馆的形象和地位就会得到再一次提升。
2 地方文献开发 服务与实践
地方文献在为地方建设中发挥出不可低估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为中央研究机构编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年谱、画册、诗集等提供珍贵文献而做出贡献。
2.1提供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文献
泸州市图书馆多次接待中央文献研究室并提供服务。1998年为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朱德年谱》一书提供了《江阳文史资料》(内有朱德早期年谱)等地方文献,这些重要的地方文献,对完成编写《朱德年谱》一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999年、2000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朱德》画册、《朱德传》、《话说朱德》都为其提供过地方文献服务。2003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朱德诗词集》一书,该书共收录朱德诗词一百五十九首,泸州市图书馆先后提供了四十四首朱德诗词,占全书所收诗词很大比例,近三分之一,其中26首是首次公开发表。该馆为《朱德诗词集》的出版做出了较大贡献,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肯定和致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其它文献不能替代的,奠定了地方文献在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
2.2 为地方建设提供文献保障
为地方建设提供服务,是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重要任务。1986年,泸州市图书馆在为本地区建立长江中上游大型水果生产基地的可行性论证过程中,提供了该馆珍藏的地方志《泸县志》、《直隶泸州志》、《三辅黄图》、《三农纪》等多套地方文献,使论证报告获得通过,并获得向世界银行贷款6400万美元。孙中山先生所著的《建国方略》为隆泸铁路立项建设提供了关键性的依据,使隆——叙铁路(隆-泸段)于1992年12月建成通车,结束了泸州没有铁路的历史。2002年为泸州老窖股份公司投资拍摄的20集电视连续剧《酒巷深深》剧本的编写,泸州市图书馆利用馆藏文献收集整理有关《酒》的二次文献,充分挖掘泸州酒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发展渊源,提供了地方文献《泸州老窖》、《中国第一窖》、《中华酒文化史话》、《泸州文史资料》、《泸州地方史论稿》、(嘉庆)《泸县志》、《泸州商业志》等30多种,40余册,提供复印资料200多页。丰富的酒文化史料,充实了剧本的内涵,编写工作顺利完成,2004年6月在泸州开机拍摄,为发掘泸州酒文化作出了贡献。2001年为泸州市政建设――百子图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千古泸州图》、《泸阳旧事》、《泸州史论稿》、《名人与泸州》、《三泸走笔》等数种地方文献参考,而今,投资几千万元的百子图文化广场已建成使用,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文化品位极高的娱乐休闲和大型集会场所。2004年,为开发合江尧坝古镇,进行科学规划提供文献保障。尧坝古镇已有600多的历史,成为已故北影著名导演凌子风拍摄电影《狂》,和著名导演黄建中拍摄《米》剧的主要拍摄场地。泸州老窖股份公司投拍的《酒巷深深》电视连续剧也在尧坝选景拍摄。这里还拍过电影《山风》、《泸顺起义》等。这座古镇已小有名气,镇政府邀请中国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副教授李秋香两位为古镇进行测绘,编制保护规划。使保护古镇、开发旅游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
2.3 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为泸州史学专家赵永康先生提供了馆藏大量地方文献供其研究,如:《泸县志》、《直隶泸州志》、《杨升庵文集》、《游泸草》等数十种上百册。通过赵先生的研究,撰写出《宋元之际的泸州》、《泸州地方史论稿》、《泸阳旧事》、《千古泸州图》等一大批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将泸州的历史风貌展现给世人。为四川师范大学凌兴珍教授的博士论文“民国四川师范”查阅相关资料,提供了馆藏地方文献《恽代英在泸州》、《川南师范校史选辑》1-2辑、《泸州师范校史》、《泸州文史资料》1、6、26辑、《泸县文史资料》、《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四川普及教育之研讨》、《师范教育法令汇编》、《师范学校课程标准》、《中国教育改革之途径》等10多种40余册图书,为完成博士论文撰写提供了大量参考文献。该读者对泸州市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
2.4 服务台湾同胞
2005年2月,一对台湾同胞夫妇来到泸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了解来意后,为其提供了馆藏家谱、族谱有《姚氏族谱》、《王氏族谱》、《龙氏宗谱概述》、《泸州南门高氏族谱》、《庚氏志》、《九族考》等珍贵家谱、族谱,提供复印资料近200页,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位台湾同胞名叫曾嘉治,是台湾有名的“曾、张氏家族史、客史研究”专家,在大陆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次是受大陆“客家史学研究会”之邀,前来参会交流与研究。曾先生从15岁开始就对家族史非常感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有50年的研究历史了。他对祖国的姓氏、家族史颇有研究,造诣很深,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一个炎黄子孙的赤子之情,曾先生的研究成果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优质的服务,泸州市图书馆和这座城市给台湾同胞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对该馆的服务赞不绝口。
2.5 向外籍友人展示丰富馆藏
国人使用地方文献不足为奇,但一个西方人利用泸州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来研究该城市的消费倾向就有点稀奇了。近年来,一些外籍友人也走进中国的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2005年5月,泸州市图书馆就接待了一位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英文名叫BrianHarmon,中文名叫韩志坚的研究学者,他的研究方向是社会学。他对泸州消费者的消费倾向颇感兴趣,为此,准备用一年的时间来进行社会调研,查阅大量泸州地方文献资料,为他的研究课题收集第一手材料。泸州市图书馆向他提供了《泸州年鉴》、《泸州统计年鉴》、《泸州市商业志》、《泸州市志》、《泸州日报》、《泸州晚报》等地方文献,为他提供最大范围的文献服务,使这位外籍友人的博士论文早日完成,该友人答应博士论文完成后赠送一份给泸州市图书馆作纪念。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本市有关部门决策有较强的参考性。
地方文献是与地方相关的各种信息,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的是一个地域的历史和现状。今天的现状即为明日的历史,所以,它既表现出内容的连续性,又反映了地域发展的阶段性。收藏地方文献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地方文献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其开发价值和潜力无可估量,图书馆有责任加大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启柏.孙中山重要著作《社会主义的精义》在泸州市图书馆发现.图书馆员,1990(2)
2.林岫.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图书馆,2003(1)
3.徐兴余.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与开发研究.现代情报,2003(9)
引用本文:
何开秀.开发泸州地方文献为地方建设服务[DB/OL].[2025-07-01].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86014.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