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莱德访问的第一天——东欧之行二
2014/10/22 点击数:782
[作者] 建中读书
[单位] 上海图书馆
[摘要] 昨天中午十二点多,也就是国内六点多,我们到达贝尔格莱德机场,来接我们的是塞尔维亚东方之家的创始人高澜和玛丽娜夫妇。东方之家创办至今已经25年了,25年如一日,夫妇俩把塞中友好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在这个东方之家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中文的人才,这些人如同文化使者,在两国间支撑起稳固的友谊之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上海之窗在这里建立5周年,夫妇俩为增强上海与贝尔格莱德之间的友好合作、为加强两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做了大量有意义有成效的工作。
昨天中午十二点多,也就是国内六点多,我们到达贝尔格莱德机场,来接我们的是塞尔维亚东方之家的创始人高澜和玛丽娜夫妇。东方之家创办至今已经25年了,25年如一日,夫妇俩把塞中友好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在这个东方之家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中文的人才,这些人如同文化使者,在两国间支撑起稳固的友谊之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上海之窗在这里建立5周年,夫妇俩为增强上海与贝尔格莱德之间的友好合作、为加强两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做了大量有意义有成效的工作。
今天上午,我们在高澜先生和玛丽娜女士的陪同下先拜访了贝尔格莱德市政厅,市长助理和办公室主任接待了我们,并陪同我们参观了市图书馆。该市除了这家总馆外还有七十家分馆。在市图书馆地下室,我们看到了公元二世纪的老城墙和下水管。当馆方告诉我们这是原物的时候,我们都非常惊讶,原先以为只是复制品,这可是图书馆界绝无仅有的。然后我们参观了塞尔维亚议会及议会图书馆。上午还接受了当地电视台两次采访,其中一次是电视直播,可见当地对此次访问的重视。
下午,我们参观了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是1972年建成、几年前又重新翻修过的,约2万6千平米。外表很一般,但图书馆内部设计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阅览室,都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既给人私密空间,又提供有可供交流的场所。每个细节都设计得很精致,比如有一张可看底片的玻璃台,虽然现在数码化了,但图书馆仍藏有不少胶片和平片供人阅读。他们要我在贵宾册上留言,我用中英文写了这样一段话:This great library serves as a connector between old and new, and also between today and tomorrow;这座伟大的图书馆不仅将过去和现在连接了起来,而且为人们指明了通向未来的途径。
然后我们参观了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讲解员风趣而幽默的介绍加深了我们对这位全球著名的美籍塞尔维亚发明家的了解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