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居易
  • 【朝代】:唐代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知识来源:王建平 主编.新课标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5.第155-156页.

  • 注释
  • 赏析

①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③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造了这个亭。

④水面初平:湖面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⑤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⑥暖树:向阳的树。

⑦不足:不够。

⑧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即断桥堤。

此诗题为“春行”,处处环绕“初春”及“行”这一条线索来作描绘。起句从孤峰独耸、清幽秀丽的湖山游览胜地孤山寺的北面写起,点明春行始点。贾公亭在西湖边上,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这游览地自然就是西湖了,以暗示“行”在西湖。次句“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早春的轮廓。西湖秋冬水落、初春又涨,“水面初平”之时自然就是早春了。这个时候细雨濛濛,云气低垂,就有了“云脚低”的自然景象。中间四句,紧扣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春天乍到,莺燕报春,这春的使者却只有“几处”,而不是“处处”,新燕不是“家家”,而只是“谁家”,用语虽明白畅晓,用词却极有讲究,于写景当中准确地传达出“早春”的时令信息,是上下两句意义上互相生发,联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颈联两句紧扣“行”字继续写景,仍处处突出初春。写春花,用“乱”字加以修饰,以显其多;写春草,用“浅”字加以限制,以显其短。“渐欲”给人以边走边看、越看越多的动感;“才能”说明绿草初长,暗合初春。尾联作者以咏叹作结,流露出对西湖春色的依依不舍与赞美之情,春游之行也由湖西转到了湖东,叙事也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局。

京ICP证040431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60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8-2025 中国知网(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