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首页 > 党群工作 > 文明创建 > 正文
精耕细作悟“门道”--记分公司第六生产区副主管朱安俊
发布时间:2024-12-27 09:52:21  阅读量:

在分公司,有一位皮肤黝黑、身材高挑的汉子,在农业生产上已深耕细作了九年,他就是第六生产区副主管朱安俊。作为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后的第一批大队长,他曾在2000多亩土地上创造了稻麦周年产量1297公斤、亩效益736元的喜人成绩。这些都归功于他在农业生产领域“精耕细作”悟出来的“门道”。

勤踏田,善执行。朱安俊深知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任务繁重的特点,始终坚持踏田管理要求,坚守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确保分公司和生产区下达的各项生产措施任务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无论是小麦还是水稻的田间管理,朱安俊都亲自上阵,抓住时间节点,严把质量关,确保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在他的带领下,全大队的各项工作始终保持着高效、有序的状态,为全年稻麦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早谋划,重落实。在农业生产中,朱安俊注重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根据季节变化和分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并将具体措施落实到人,确保各项生产措施紧密衔接、环环闭合。“每天一大早无论刮风下雨,我都会坚持先去田里跑一趟,看看田间作物长势情况、看看雨后缺口是否收紧、看看往年杂草常发生田块“封杀”效果是否理想、看看无人机连夜防治后的见效是否达到预期……”通过实实在在的踏田管理,完全掌握了每一块田中作物的具体情况,实现了因苗精准管理。

节成本,增效益。在实现“药肥双减”上,朱安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秘诀”。他带领大家逐块调查麦田杂草,做到应防必防;积极调整飞防策略,避免出现喷施不匀、重复喷施和形成药害等问题。在施肥环节上,他紧密对接农机部门,针对不同田块进行分类施肥,有效降低肥料用量。同时,他还在用工上精打细算,以用紧、用足、用好、见效为原则,严格把控作业质量,坚决杜绝无效用工。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所管理的农田在农药和肥料用量上每亩分别节省了13元和6元,用工成本降低了3.7元。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我们将更加精细地加强管理,挖掘产量潜力……”从朱安俊的发言表明,他并不满足于此,将继续在分公司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追求卓越,用实际行动诠释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