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
6月27日上午,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伟,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芮国强,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蔡国春,徐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孙云静,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窦铜顺出席会议,徐州各县区教育局负责人,在徐高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州市各县区中小学校思政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刘伟在会上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阶段性进展成效,对新时代全市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刘伟指出,徐州市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弱项,学段衔接、资源整合有待优化,评价和协同机制需要改进,队伍建设和支持保障尚有短板。全市教育系统要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一要聚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紧扣“举旗帜”首要政治任务,健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明确教学重点,强化把关定调,推动各学段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衔接。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用好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功案例,发挥红色阵地资源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积极聘请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代表担任兼职教师,建设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常态化做好思政课教师培训,依托高校马院和各级党校,实现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全覆盖。强化激励机制建设,在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工作中向思政课教师适度倾斜,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使命感;三要健全完善思政工作体系。持续拓展市级思政教育联盟的有效覆盖面,建好用好在徐高校马院,发挥好徐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用,聚指成拳,形成合力。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持续办好“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等系列活动,选好用好各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融合、同向发力;四要持续强化组织保障工作。教育部门要统筹抓总,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扛起主体责任,在人才资源、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各位学校负责同志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工作,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见真功、出实效。
芮国强代表江苏师范大学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徐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谢,简要介绍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芮国强指出,作为一体化建设的主力军,江苏师大将按照“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突出部市校共建特色、加强学科师资建设、培养优秀接班人才”目标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不忘初心的育人基地,建成彰显中国特色、造就时代新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的一流学院。芮国强强调,未来学校将以“三个聚焦”推动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与各方携手开创徐州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局面。一要牢牢抓住“讲好思政课”这一关键,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为一体,深耕理论素养,提升思政课理论高度、时代热度、思想深度;二要树牢“开门办院、开门办课”理念,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出以高校马院为“强引擎”,大中小学协同发力,实施思政育人与科创实践精准互嵌的新范式;三要高标准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与阐释工作,努力讲好徐州故事、展现徐州形象、提炼徐州经验,推出更多反映徐州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为推动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可信、可用、可推广的“江苏师大样本”。
会上,徐州市委宣传部、江苏师范大学现场签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协议,芮国强为贾萍、韩峰、李翠梅、原丰、孟维、张怀红、周长芝、孟庆喜、胡军英、王计兵颁发“江苏师范大学思政课特聘教师”聘书。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阎国华,徐州市鲲鹏路初级中学思政课教师苏维、徐州市太行路小学思政课教师张珮依次发言,围绕如何提升思政课质量总结经验、建言献策。会议还发布了徐州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系列课程,邀请了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恒富作专家主旨报告。
(一审:吴向裕,二审:殷子钰,三审:孟召学)
上一篇: 第十届Riordan阵及相关课题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下一篇: 我校首次获批承研中国载人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