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制造
依托于江苏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和优秀专家团队,积极开展智能装备制造研发,服务于徐州市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在轨道交通、智能机械装备与控制系统研发等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
1.现代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工程研究
针对现代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全过程智能控制技术需求,创新研究了系统智能控制、列车调度、故障诊断与预警、故障脆弱性及其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突破了5G通讯条件下全域无人驾驶、列车自组织调度和故障在线监测等技术瓶颈;针对城市地下空间长期安全维控需求,研发了基于光纤光栅的数字化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轨道交通运维状态多信息高精度实时高频监测和预警;开展了慢渗防控与围岩加固技术,研制了高渗透改性加固材料,为劣质围岩环境下施工和长期稳定提供技术支持。
团队带头人:胡福年、邢邦圣
2.智能机械装备研发
(1)挖掘机液压能回收和再利用智能控制装备研发。针对我国对低能耗低排量液压挖掘机智能节能技术的需求,研发挖掘机节能控制技术和装备,重点对压力匹配、智能控制、蓄能技术和远程测控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实现了节能装置的智能化与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其机动性、作业率和自救能力,液压系统效率可提高25%。
(2)煤炭清洁高效输送技术与装备研发。围绕开放式煤炭输送设备的煤尘污染及煤粉爆炸等问题,开发了基于极薄煤层开采的长距离煤炭气力输送充填系统,研制了电机内置式对辊破碎机、煤炭脉冲式气力输送系统以及智能增压除尘防堵装置,突破煤炭气力输送、管内智能增压和高效除尘防堵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气力输送中颗粒沉积堵塞管道和管内煤尘爆炸的难题,提高了煤炭气力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3)高空作业智能机械装备研发。基于数字化设计、虚拟仿真、机电液系统特性及控制等技术,研发各种轻量化、小型化、大型化高空作业机械,以及高空作业机械液压和电控系统,对机械装备的动态应力、应变、振动、缺陷进行检测分析,实现高空作业平台的优化。
团队带头人:周连佺、蔡雷、杨道龙。
(1)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研发。研发先进水下机器人和商业功能机器人,并开发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集成了人工智能水下目标的探测和识别、数据融合智能控制、水下定位和导航、路径规划、协同控制和各作业子系统,实现云–边–端的无缝协同计算、持续学习、协同学习知识图谱、场景自适应和数据安全,可以在复杂环境中执行各种军用和民用任务。
团队带头人:刘小洋。
(2)车辆调度系统研发。综合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群体智能、协同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环境信息的有效获取,开发无人矿用卡车运动规划和调度系统,实现无人矿卡和有人矿卡的混合实时调度和运行数据故障诊断,确保矿卡安全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立体停车库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车库空闲车位信息、设备任务排队信息、搬运机器人(AGV)路径规划信息等,统筹分配合适车位,合理调度升降机和AGV,自主规划最优路径,实现车辆的自动入库和出库,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团队带头人:张兆军、何贞志。
(3)电力设备控制系统研发。针对电网存在谐波、无功及三相不平衡等严重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问题,研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设备及控制技术,消除电网谐波、解决配网三相不平衡问题,稳定末端电压,改善用电环境;开发大功率电力拖动柔性智能装备,采用随机开关频率调制策略与并发式多CPU监控技术,实现宽电压范围内装备可靠运行,实现了宽电压、大功率运行要求,性价比高;开发离网式风-光-氢能综合发电系统采用固态氢技术,通过对风能、太阳能、氢能的优势互补以及优化组合、调控,有效减少了发电过程对气候的依赖及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安全、稳定、可靠的离网综合发电系统,可以为地处偏远山区、海岛、旷野、边陲等远离电网的设施、基地提供长时间的电力供给。
团队带头人:赵新生、王贵峰、刘战、李飞。
上一篇: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下一篇: 智能装备制造(备份)